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本专业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培养原则,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基础,围绕新能源转换与利用,结合太阳能光伏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开展特色专业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交叉学科结构,注重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发展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核心课程
电化学原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技术与应用、能量转换与存储器件、动力电池材料、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
◆毕业走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及电力电子等领域从事相关材料和器件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试验分析等工作,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运行、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新能源材料科学研究或教育工作。
能源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优良人格品质、宽厚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敏锐的创新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掌握化学与能源科学交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能源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在煤炭、石油化工、能源转化利用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生产设计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从国家能源战略出发,通过研究煤化工、绿氢制备和利用、化学储能等过程中的化学化工问题,实现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助力“双碳”目标以及能耗“双控”任务的实施,形成“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能源化学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化学为基础、材料为载体,着力解决能源转化过程中的化学问题、传统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本科生奠定基础。
◆核心课程
能源化学概论、可再生能源导论、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生物化学等。
◆毕业走向
本专业注重夯实化学化工类基础知识和能源化学专业知识,使毕业学生能够适应涉及化学、能源化工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广泛需求。毕业后可以在能源化工、新能源材料与储能器件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深造。